语释:至, 极也。 诚, 真实也。 无物, 没有物欲邪念也。 妙, 美巧而不可思议;精, 精粹且美好。 「至诚无物, 至妙至精」的简意是说, 当一个人全心全力信奉德教,
遵章守则, 不存邪念, 不作妄为, 心中宛如空无一物, 就能达致精妙的境界。
「无物」可说是指「空」, 空, 并非空空洞洞的空, 而是说万物乃是「缘起性空」, 所以德生于世不该太过于执着、牵挂、羁念与占有, 而是必须随缘、随心与随意。 要知道,
世事无缘留不住, 要来的毕竟会来, 要走的也毕竟会走, 来去之间, 在于一个「缘」字, 强求不得。
倘若一个人的脑中, 杂念丛生, 百般要求, 是无法领略与达到「无我」的美妙境界。 就犹如一个已注满水的茶杯, 是无法再把水灌进去, 因一灌之下, 准溢出。 而一个人的脑袋不空,
他是无法听进「德理」或「佛法」, 具有德性的人, 一听到德理, 心中会充满喜悦, 反之, 则生憎恨心与大起反感, 那离德与仙佛, 就越来越远矣。
「至诚」之心, 除了虔诚礼佛敬神外, 所作所为, 不求回报, 只抱着一个诚字待人, 例如布施、放生、戒杀、济贫、扶困、救苦等, 做过后, 也就忘了, 不要终日斤斤计较或询问,
为何没有回报?因一要求, 则无功德可言, 那不是「至诚」的行善, 而是有所要求的「伪善」, 有所要求, 心中怎能「无物」呢?既然不能无物, 又如何达致「至妙至精」之境?
「神人合一」是大家响往的至高境界, 但在合一前, 起码的要求是为人要「至诚」与「至善」, 同时更要拥有「天地非我独有」的宽阔胸怀以及「人溺我溺」的大慈大悲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