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释:《中庸》第一章, 首句则说:「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上天给予人的气禀叫着本性, 依照本性去做事的品德, 叫着正道, 而修道的推行法则,
则叫着教化。
「人之初, 性本善」, 人皆有良知良能的德性, 而后变好变坏, 那是受环境与教化的影响。 「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 非道也。 」正道是不能有片刻离开身心的,
如果可以离开, 就不是正道了。 此话与「教不离德, 德不离身」具有异曲同功之妙, 因德一离身, 就已经不是真正的德教门徒了。
所谓「性」或「德」, 都是「操之则存, 舍之则亡」, 要努力去修行与实践才可, 如棄之, 则犹如死亡, 毫无作用。 上天视人, 无不可教化之, 因人原本就拥有上天赋于的「善良本性」,
若后背叛而去或违背良心办事, 只能怪自己自甘堕落, 怪不得天也。
所谓「归真」, 是指回归原本「纯朴的真性」, 要知道, 凡人处于红尘太久, 难免会沉迷于名利而无法自拔。 名利并非不好或是什么洪水猛獸, 而是必须「取之有道」,
倘若因名利而伤人或做出非法勾当, 那已失去人性也。
「真, 」该是寻回「真正的自我」, 许多人从出生到老死, 都不曾认识自己, 为何而来, 不知;为何而去, 不知。 糊里糊涂的来, 又糊里糊涂的回去, 何其不值呵。
既然来了, 为何不为社会人类做出一番良好贡献呢?
「天命为性, 率性归真」的简单解释该是, 上天赋于人之善良本性, 则人应依循天性, 努力修道行善立德, 以寻回纯朴的真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