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德教联合总会
第 四 十 七 届 轮 值 槟 州 十 阁
 
  关于总会 什么是德教? 圣像圣史  
资讯与活动 通讯与联络 服务项目
  Skip Navigation Links主页 > 什么是德教? > 文章 / 探讨 > 鸾是什么?

鸾是什么?

鸾: 鸾是一种吉祥的鸟类, 平常不常开口, 只要开口, 其声音便惊喜所有灵性, 似告诉人家吉祥将要来临了。 因而人们便取鸾为一种吉祥的讯号。 鸾的运作, 是直接转播天意和神意, 经执鸾人运灵在宁静中产生灵觉去领受神意, 然後挥起木笔写字出来。 这种方法完全是神灵和人灵结合为一体产生的称为圣灵, 以此为启化人们的一种传道工作。

鸾是怎么来的?

鸾始於柬周时代(春秋时期), 即周平王东迁洛邑间, 王命不行, 五霸内乱中, 朝内外高等学府, 用来听问天机和施政要事。 因而动发天机, 自成天命。 这时设立者甚多, 无论学府或政界, 及寺观到处林立。 但鸾在此时, 只兴了六十年, 到了周庄王元年, 齐桓公用管仲称霸期间渐渐销息, 久之无迹无踪。 柬汉光武帝时代, 才由当代朝廷的王子公孙发起挥鸾听问国政, 寺庙僧尼道士收听道缘, 其最盛时期, 巧遇日本这使入朝进贡, 发现我国圣鸾妙机莫测, 回国後消息传出, 即受到幕府的重视而派员廿四名学者到我国来学艺。 此期鸾的复兴自汉代一直到了永元年代, 以後又渐渐衰退。 鸾虽然於一段时期似不见, 但到了宋朝太祖开实年代, 则宋太祖灭南汉这段期间, 鸾又再度苏生起来, 一直兴盛到嘉定年间。 成吉恩汗出兵攻打金国时期, 就是鸾最旺的年代。 “鸾”於此以後即不兴也不灭的流传到今天。 今人有此机会参鸾, 实在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鸾的记述

鸾是一种传神灵犀觉化的降神方法, 是神人灵光合作的功化工作。 运用一Y字型桃木和柳木合成的木笔, 而由乩生执笔挥动成字, 并经唱录生依字迹抄录成为文章诗词。 追溯鸾自柬周时代, 周平王东迁洛邑时期由人发现以後, 受到文人, 或官家用来听机问政。 但其执鸾乏人, 皆是秀才以上学士, 且富有养性的人士执鸾传布。

“鸾”的妙诀不只中国人所重视。 日本藤原道长曾在汪洋大海上设“游仙舟”挥鸾收听南天物语, 证明“鸾”可以直接听闻天音, 作修道修身的指导, 故不仅是救人之身, 亦是救人之心, 指导人走向一条光明的正路。

鸾乩的过程与动态

化道非乩不能为功, 所以乩纂之用途责任重大, 而且乩意之包含也多。 现在让我们从严“乩”字来共同研究。 所谓乩者“机”矣, 亦谓之“稽”, 又说是“箕”, 而非伎或技之说。 什么叫做“稽”呢?因为“乩”, 正是古代稽字。 必须凭查证而知之, 凭传布而知之, 乃因为神道隐微不可测知, 而人要知神之所以为神, 必须凭乩动来了解。 为什么说是“机”呢?就像世上各种活动机器、自动机, 机的本身是不能自己动作的, 必须有人操作。 因而把木笔当作一种机器一般, 有人操作始能发动写字, 而乩笔没人永远是不能自动的。 但操作乩笔人, 与一般操作机器不同之点; 执乩笔人的灵光必须能运化与神灵接合, 因而两相资助, 才真正神人一体, 感交飞笔写字。 又说“箕”之意, 系古乩是用竹做的, 它的型态像箕一样, 是古人称之谓箕。

乩是为神作用而设的, 当作救世渡人的神器, 凭藉乩的飞动而降神。 所以执乩人一定有至大至公的修养, 和不偏不倚的涵在, 始称之神人相感之灵乩。 绝非社会上伎俩, 或工人的技艺而比论的。

师尊对执鸾者的训勉

执乩的正鸾, 他的责任重大, 同时他功德也一样很大, 是代天工作, 神圣的任务。 不过社会上很多虽然是灵乩, 但本身缺乏恬养之功, 以致灵光与众邪混合。 所以, 汶罗清水祖师说: “人之心非空, 灵不能聚, 神不能接; 尤仙佛非乘人之空不能入。 若心愈不空, 灵愈不聚, 神因之愈不接; 邪意乘机而入。 ”这种灵乩, 则不能代仙佛喉舌。

这里有一段, 汶罗清水祖师关系训乩的话: “扶乩之道, 道在虚无冥渺之间, 两左右之掌, 则阴阳之气, 是即无极而太极, 太极而生两仪, 是必左右两掌, 能虚怀无欲情, 然後真空致恩, 即可受神降乩。 若色染在心, 欲胜理薄, 思念强, 强则乱真。 惟有真, 即有乱, 无乱不能见真。 斯持为执乩之正鸾生; 其必先求正理以去欲之学, 然而得其道理而复加扶乩之灵光, 才能是正确之乩笔, 足够渡人於彼岸。 否者,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偶之欲情而儿戏乩务, 最易惹成邪道不正之行, 凡执乩正鸾生不可不慎。 ”

鸾的通化舆德盛

“鸾”在社会上知道的虽不少, 但是不知道的也很多, 因为鸾堂往往被人误认为是另一种教派。 其实“鸾”是道教上的一种门户, 它遵循道教系统聚合儒、道、释三教的真理, 凭藉执鸾人的修候功化孕成为当机的一种道理发播出来。 据宗教上的一切经典, 大都是由“鸾”著造出来的。 所以鸾门正是发播上天消息的场所, 我们知道: “鸾”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无声物, 执鸾人完全以灵空飞化功夫聚神说法。 而鸾有种种不同境界, 以挥动木笔成字, 所以通化的境界也有不同, 这是事实, 但我们不要因它的语词为嫌疑, 是执笔人的通化功夫未到火候而已。

再说德盛问题, 古人说: “欲得一之成, 先於德之成, 德成即盛, 盛则不息, 德盛於灵而本诸天, 其本天矣, 天备则灵”。 一个人他本身的灵光饱满昌盛时, 自然会领悟到天地间的一切, 同时与万物得结合为一体, 随後於一体之明中, 通化实现。 这就是鸾的奥妙和它的神秘了。

鸾堂的兴起

民间鸾堂又称鸾门、圣堂、圣门、儒门, 或称儒宗神教, 儒宗圣教, 专指以儒为宗以神为教的形态组织, 奉袒神佛扶乩鸾堂, 而其形成的宗旨乃藉挥鸾阐明天道真理, 启悟人心, 治无形之心, 助行政所不满; 民间鸾堂的修行宗旨是: “敬天地, 礼神明, 孝父母, 爱国忠事, 敦敬崇理, 重师尊, 信朋友, 和乡邻, 改恶向善, 讲明五伦八德, 阐发五教圣人之奥旨, 遵四维纲常之古礼, 洗心涤虑, 借假修真, 恢复本性之自然, 启发良知良能之至善, 达到己立立人, 己达达人, 挽世界为清平, 化人心为良贤, 冀世界为大同。 ” 在宗教活动上, 主要是扶乩飞鸾以桃柳仿雕鸾状为笔, 由正鸾生执笔, 由神灵挥毫题字於砂盘或布盘, 以传真神意而度化人, 这种宗教活动的形态其历史渊源来自三个时期: 一、清代的宣讲制度。 二、明清的文人箕坛。 三、明代以来的民毅团。

清代的宣讲制度

宣讲制度始於清顺治九年(1652)颁行六谕、今地方官责成乡的人等, 每月朔、望宣讲。 此六谕文为: 第一训: 孝父母。 第二训: 尊敬长上。 第三训: 和睦乡里。 第四训: 教训子孙。 第五训: 各安生理。 第六训: 勿作非为。 从这六谕中, 可探知早期鸾堂活动宗旨, 是以提倡人伦道德, 从善弃恶的宗教形态。 到了康熙九年礼部因“近见风俗日漓, 人心不古, 嚣凌成习, 僭滥多端, 狙诈之术日工, 狱讼之兴靡已。 ”於是钦奉上论颁行, 化民成俗十六条例。 分发各直府省卅县乡村, 永远遵行, 并照例於月朔举行讲解。 到了雍正二年(1724年)又御制《圣谕广训》万言, 就是将康熙所颁行之十六条圣谕加以推衍其文, 寻绎其义。 并且乾隆, 嘉靖年间也曾一再降旨, 通令各地广为宣示, 於是宣讲制度推行於地方乡社, 属於地方官的职责。

除了县官设立宣讲外, 也有文人自立宣讲。 地方士绅, 以其文学口才, 又能乐善向道, 因此, 分组轮流, 到各衬里庙前代天宣化, 讲因果, 说报应, 藉以唤醒民心, 共趋正道。

由地方士绅组织的宣讲, 初是一种社团集会, 後与神坛结合, 推广了《圣谕广训》的内容, 著重於讲因果报应的民间恩想色彩。 这种宣讲制度遂改变为民间宗教的活动, 成为神道设教的由来。 宣讲制度设立, 初以教化为先, 辅助王法之不足, 收化民成俗之效, 等到宣讲制度与民间习俗混合为一时, 形成了重因果讲报应的宗教活动, 以神道设教来共存天理, 共守王法。 因此, 由宣讲制度与民间成立代天宣化的宗教组织, 在立意上是一脉相承的, 也可以说神道设教的目的是继承了宣讲制度化民成俗。 以儒宗神叙教规, 来体会儒宗神教与宣讲制度的历史渊源。

 

摘自台湾高雄《文化院简介》

 



回返主页   
马来西亚德教联合总会第四十七届轮值槟州十阁制作。
Spanlogic方案